主页 > 新闻 > 海城新闻 > > 正文

《笔墨情缘》——访著名书法家胡炜

胡炜1955年生人,地地道道的海城人,1972年中学毕业下乡到大屯和果树一场当知青,1976年回城后在纺机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鞍山师专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海城档案馆工作,1987年到《海城市报》当记者、编辑,1990年被调到市委办公室综合科,1993年任《海城市报》副总编,1994年任市委办副主任,1995年任市委副秘书长。现在已经退休。

胡炜自幼喜欢书法,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当知青时他承包了青年点的板报,在纺机厂时他包下了车间和厂部的板报,写板报给他带来了书写的乐趣,书写的乐趣把他引进了让他心驰神往的神圣的书法殿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了今天。

书法重传统讲究传承,要有源有根,有章有法,有道可入,有师可宗,胡炜深谙传统,心仪前贤,他以二王、米芾为师,潜心研习,苦苦求索。他对米芾旷达洒脱、沉着痛快、遒劲飘逸的书风情有独钟,因此专攻米芾,遍临米芾一切法帖墨迹,还包括深得米芾传承的吴琚、米友仁的作品,此外,他上窥褚遂良,李北海,乃至王家传世信札,下及赵孟頫、董其昌等帖字一脉的名家名作,一一揣摩,浸润品研。斗转星移,岁月匆匆,这一写就是数载,在斗室之中和好友张世刚一起以地为纸刻苦练字,盛夏酷暑,挥汗如雨,三九严寒,滴水成冰,手脚冻得麻木,依然临池不辍。写秃了多少毛笔他自己都记不清了,然而他不以为苦,写在其中,乐在其中。十年磨一剑,终于,他的书法焕然一新,古朴典雅,遒劲清新,不染流俗,没有造作,古风盎然,自然流畅,恬淡平和,令人耳目一新。他工作很忙,当记者,做总编,又在市委工作,写大材料,研习书法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他一以贯之,从不懈怠,从未间断。

他淡泊名利,但求书写的乐趣,超然物外,坚守书法艺术的这方净土,他书风古、书品正、书艺精,书法作品深受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好评。在海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的题字,从图书馆到办公楼,到幼儿园,再到小酒馆,不论谁求的字,他都不拒绝,一概慷慨相赠,街面上的题字多了,这也成为海城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胡炜书法作品自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和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以来,至今已连续参加十届国展,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鞍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艺术成就被收录于《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出版了《胡炜书法作品集》,曾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书法家王丹题写书名,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张世刚为他的作品集题字。

除了书法,胡炜对诗歌、小说、散文、音乐及绘画都有涉猎,并且均有很深的造诣。文学作品多次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还出版了《精神饥饿》《墙上的亲情树》《晒月亮》等文集,他和张世刚还在海城组织了一次全国书法展,为培养新人,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尽心尽力。

功夫在字外,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字外功夫修养,使得胡炜的书法功力日益精进,书艺更加成熟厚重。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重笔不滞,虚笔不飘,字势飒爽,豪放洒脱。看他写字,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令人赏心悦目。胡炜退休后,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事无烦恼,闲暇之时,每每以书画为乐,与马天琪、王犁等好友常常于问水斋小聚,或尽兴游历,醉心笔墨,寄情山水,其乐融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轻拥一缕阳光入怀,和着墨香书香与茶香,细细品味清浅的时光,留香的岁月,在天地与山水之间,千般经历,万般找寻,最美不过拥有一个恬淡从容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