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海城新闻 > > 正文

爱心小屋走过13载 传递正能量 一路播撒爱

       孩子们水果、沙包都送出去了;云南的衣物已经收到;市中心幼儿园捐赠了数百把座椅;端午节前正在赶制香囊;企业捐赠的10台消毒柜已捐出……在张小秋的微信朋友圈里,军嫂爱心小屋志愿者日常活动的掠影精彩不断。
       47岁的张小秋是军嫂爱心小屋的创建人和负责人。“军嫂爱心小屋”从2009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从最初的旧车库到现在专属的活动场所,从最初的单纯性帮扶到现在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的成功开展……这些年,张小秋和她的队员们稳扎稳打做公益,传递正能量,一路播撒爱。
       张小秋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一位受助者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张小秋都很清楚:“这个女孩子已经毕业找工作了,每年节假日都会给我们发祝福短信;这位老人收到我们亲手缝制的小垫后,从内蒙古给我们邮寄来他写的书法作品……”让张小秋难过的是,他们曾经帮助过的一些老人已经离世。一次,张小秋到部队附近的社区走访,了解到仇景山夫妇的故事。两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大连某部军官,小儿子是某学校的老师。不幸的是,两个儿子都因病去世。此后,张小秋经常给他们打电话,陪他们说说话。2020年仇景山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便请了护工照顾。护工有事时,张小秋便会带着志愿者去帮忙。2021年春节过后,仇景山老人去世,老人在弥留之际,志愿者们一直在他身边陪护……
       “那些年,她是家里的贤内助和顶梁柱,从今往后,我和女儿就是她的左膀右臂,是她忠诚的战友。” 2015年,张小秋的爱人沈直劼自主择业后,也加入了军嫂爱心小屋团队。如今,军嫂爱心小屋的每一次爱心活动都有沈直劼的身影,他成了团队里的司机、搬运工、队员,成了张小秋手下的“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小秋全家总动员,积极参与到抗疫行动中。除了捐款捐物外,她和丈夫还义务为所住社区的垃圾箱进行消毒,组织“小屋”成员将防疫物资送到防控一线的22个单位,              为社区工作人员送饭,为高龄孤寡老人买新鲜的蔬菜、送消毒用品和口罩,为资助的学生捐赠生活费……军嫂爱心小屋开展的爱心活动并非简单的直接捐赠,更是一种情感链接。
       从贫困儿童到孤寡老人,从部队共建到社会公益活动……军嫂爱心小屋的公益活动范围广泛,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驻地市、县两级妇联还特捐赠图书、洗衣机和书柜等,支持她们开展图书捐赠、关注自闭症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军嫂爱心小屋的公益事业越做越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军嫂爱心小屋的“绿丝带爱心传递”系列公益项目已经发展成闲置物品募集、定点捐赠和发放爱心物资的中转站。她们的爱心传递已经辐射云南、广西等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45个爱心投送站,历年来为社会捐赠物资及资金合计价值170多万元。据粗略统计,军嫂爱心小屋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累计达8万多个小时,受助对象达1万余人。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及其公益项目,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