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海城新闻 > > 正文

海城民警助四川籍老人与亲人团圆

       36年前离家出走,与亲人断了音信。36年后,在民警的多方努力下,终于与离散多年的亲人团聚。日前,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罗某的亲人们行程2700公里,来到马风镇与失散了36年的叔叔相认,将一面绣有“热情服务、廉洁高效”的锦旗交到马风镇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们的热心相助。
       6月25日,马风派出所民警为辖区矿山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现一位60多岁有浓厚四川方言的老人无任何身份证明。老人自称姓罗,出生日期记不清,只说是四川省兴文县义合乡人,从未办理过身份证。民警遂对其提供的信息上网进行比对,没有查到任何信息。又提取罗某的生物检材、指纹、人像进 行技术比对,仍然无结果。民警与四川省兴文县公安部门联系,请求协助查找,答复竟然是该县没有义合乡,查无此人。
       罗某没有任何资料信息,让民警们着实犯难。这时候民警吕伟突然想到在部队服役期间,四川籍战友说过,四川方言说出来的音与普通话有差别。吕伟将罗某的视频发给战友看,果然发现新线索,原来四川方言“义合乡”翻译成普通话读“麒麟乡”。民警经过查找后发现兴文县下属确实有麒麟苗族乡。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马风派出所民警与麒麟苗族乡罗氏宗族的族长取得联系。虽然分别36年,但当罗某通过微信视频与宗族亲人见面时,熟悉的方言和记忆让双方很快认出对方,分离了36年的亲人终于团圆。
       民警在同罗某的亲人们交谈中得知,1985年春节刚过,正值壮年的罗某经营屠宰生意,因为没有按政府规定办理屠宰证被村民举报,性格倔强的他一气之下离开家乡。罗某自述,离开四川老家后,先后在河北、内蒙、黑龙江一带的煤矿务工,期间因头部受过伤,对家乡的印象逐渐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忘却了亲人和自己原本的身份,不久前来到海城马风镇的矿山打工。
       7月4日,罗某的侄子从四川老家驱车2700公里,赶到海城市马风派出所,见到了离别36年的叔叔。罗某的侄子说罗某离家出走后,全宗族都没有放弃寻找过他,叔叔的户口和老宅宗族依然为其保留着,回去以后就可以办理身份证和五保户。罗某的侄子表示,将带着叔叔一起回到四川老家,与家里的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