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生活作息
任何时候都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吃好,睡好,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对于在居家期间作息松散的同学,可以首先主动回顾曾经在校的作息时间表,在认知上接受复学这一事实;然后邀请家长共同制定迎接复学后的作息时间表,并请家长帮助监督;最后,在复学前后这段时间维持充分睡眠,尽量平稳过渡。
接纳内心情绪
疫情的反复使大家都处在一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中,从而引发担忧、焦虑、烦躁等情绪。其中有些同学会归因于自己软弱、意志不坚强,否认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各种情绪,是我们在危险环境下出现的正常防御心理反应,要看到自己的情绪,做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情绪。
合理看待问题
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合理性,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比如,因线上学习时没有好好上课,导致复学后发现课堂内容跟不上时,应首先接受这是合理的正常现象,“不好好上课”和“学习跟不上”之间是很自然的因果关系,进而冷静地寻求解决问题。
寻求人际支持
如果你觉得不能及时适应新变化,可以在复学返校后主动与家人、朋友聊天倾诉,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老师保持联系,通过互相交流增强归属感和情感支持。
正向思维转化
“凡事不要只往坏处看”,学会去看看这段经历的“价值”,有意识地进行正向思维转化,或许会让人的感受更好一些。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静下心来分析优缺点,找到提优补差的方法。
保持愉悦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每天做一些运动,认真对待学校的跑操活动和体育课,无论居家隔离还是在校隔离,都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跳绳、做操等。
尝试放松训练
做一点能帮助你保持平稳心态和集中注意力的放松训练,可通过腹式呼吸、想象放松、正念冥想、蝴蝶拍技术、保险箱技术等方法,调节情绪,积极适应变化。
有序使用电子产品
对待复学后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可以和家长真诚沟通,也可以与父母召开家庭会议,明确复课后学校的日常规定、同学们每天的首要任务以及时间分配,进而协商电子产品的管理与使用等细节规范要求,达成协议并参照执行。
增强社会认同
疫情期间,那些逆流而上的医护人员、部队官兵,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公务人员,负重前行的工人农民、爱心人士……在疫情给我们带来变动的背后,同学们也看到了心目中的职业偶像、社会脊梁,看到了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向他们学习,为所当为,未来可期。
寻求专业帮助
要记住你永远不是孤单一人。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疏导自己的心理困惑时,可联系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