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处处“挡路”的施工围挡、早晚高峰多绕的那一段路、雨天里小心翼翼避开的施工区域,成为海城市民一段时期里面对的日常,大家也难免抱怨多有不便。但笔者认为,大家更应该正向看待供暖供水改造、城区排涝这些民生工程,其核心是“为民”,绝非 “扰民”,是用“一时不便”换“长久安稳”,用“短期阵痛”换“长期受益”。
不妨想想我们曾面临的烦恼:寒冬里暖气不热,裹着厚衣在家“挨冻”;夏季一场大雨,小区门口积水成河,老人孩子出行困难;老旧水管频繁漏水,时不时停水维修影响日常生活……这些困扰,不是靠“忍一忍”就能过去的,而眼下的工程,正是冲着解决这些“老大难”来的。
据了解,此次大面积供暖管网改造,将改善城区331个居民小区的供热“升温难”“供热不稳定”等问题,切实保障居民家中供热温度;城区排水工程建设分为“河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雨水管道工程”“西北片区排水防涝工程”“东部片区排水防涝工程”同步开工,将系统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切实解决城区重点路段内涝影响市民出行问题;海城接引大伙房水源水厂项目已先期改造 22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未来目标是实现46个居民小区的供水管网升级、新建1座日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的净水厂,有效改善市民饮用水质量。
大家应该看到,今天工人顶着烈日铺设新管网,今年冬天家里就能暖得更均匀;现在挖开路面升级排涝系统,明年雨季就能少些“看海”的焦虑;此刻多绕一段路,未来生活里就少些因管道老化带来的麻烦。这份“不便”,从来不是无意义的折腾,而是为了把“民生痛点”变成“幸福支点”。
理解需要双向奔赴,支持需要实际行动。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科学规划施工时序,避免多条道路同时开挖;合理设置施工围挡,预留足够通行空间;及时发布交通导行信息,方便市民规划路线;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把“不便”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市民也不妨多一份耐心与包容。看到施工方在围挡外贴出的“预计完工时间”,不妨多留意一眼,心里有个“盼头”;路过工地时看到工人满身尘土地赶进度,不妨多一份体谅,知道他们也在努力缩短“不便期”;规划出行时提前查好导航信息,绕路的烦躁也会少几分。当我们把想法从“今天多走了十分钟”,转向“今年冬天暖气更足、明年雨季不再积水、入户自来水更加甘甜”,我们就会正向看待民生工程的“小不便”,满满期待市民生活的“大改善”。也让我们用理解给民生工程“添把力”,让那些关乎每个人生活的改善,更快、更好地落地,最终享受到更便利、更舒心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