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临溟文化 > > 正文

神秘的厝石“杯文”——海城再现远古文化遗存

海城城内有山,山上多有奇石,因其石酷似天外来石,此山因此得名厝石山。清光绪三十二年,邑宰管凤和,见此山天然形胜,遂辟为公园。

厝石山自辟公园至今,已百年余。百余年间,人们除于此休闲取乐,怡情养性之外,从未有人将此山此景与人类的远古文明发生过任何联想。及至2013年12月6日的《北方晨报》上刊出《厝石山公园厝石群现古老天文图》文章,人们才猛然发现,这些奇形诡状的天外来石上,竟然隐藏着一个那样惊天的秘密。

这个惊天的秘密是由一个叫罗庆文的海城人发现的。他说,他是一个对天文和地质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于是,厝石山上的那些奇形诡状的巨石便成了他的钟爱,一有空闲,便会去那些巨石间徜徉。突然有一天,徜徉中的他不经意间发现了隐藏在一块巨石上的点坑,他发现那些点坑绝非天然,而极似人工所为。这让他大为震惊,于是他开始了真正的考察,居然发现,在与这块巨石相邻的6块巨石上,竟都隐藏着一些相似的点坑。在这7块长约4米,宽约2米的石头上,不规则地布满了2000多个2至20厘米的点坑。而当他将这些点坑连起来看时,竟惊奇地发现,那极像一副古老的天文图案。

这一发现立刻惊动了鞍山市辽山文化学会的工作人员,他们随即赶到现场,并认证这些符号皆属古天文图案,其中包含了北斗星座、北极星座和一些小型星座共十二幅天文图案。这些图案叙述了太阳、月亮、天文、宇宙树和“厝石”的非凡来历。根据这些图案的类型规律初步认定其年代应属旧石器时期,这类点坑符号群国内外学界统称为“杯文”。

据该学会张骏伟先生介绍,“杯文”文化是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其发生时代甚至可以古老到190万年前非洲的奥杜威文化时期。而厝石山公园发现的这种符号群,在我国河南具茨山、江苏连云港、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都有批量分布。中科院等单位曾在河南召开过的国际研讨会上反复宣布具茨山的这种符号群属黄帝文化,并以此认定具茨山这个地方应是中华文明、黄帝文化的中心。

史载,黄帝族的姬姓部落和炎帝的姜姓部落原来都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陕西境内。后由于人口的长期衍殖,氏族部落的不断增生,原来居住的地域已容纳不下,于是两个部落都开始了迁移活动。黄帝氏族迁移路线偏北,他们经过今陕西北部,渡过黄河,到达今山西南部一带,后继续往东北方向迁移,其中一支较大的部族到达了今河北北部。而炎帝氏族的迁移路线偏南,他们顺渭水东下,再顺黄河南岸向东,到达今河南的西南部。由此,黄帝和炎帝两个氏族部落的人便遍布黄河南北,形成两股较强大的势力。

司马迁说过,“自初生民以来”,人们就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张衡说,“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君错峙,各有所属。在野像物,在朝像官,在人像事。”

由此,我们可否做这样一个大胆的猜想:厝石山符号群与具茨山符号群应属同一文化源流,具茨山文化因炎帝部族迁移所致;厝石山文化因黄帝部族迁移所致。而厝石山符号群叙述的不仅是天象,也不仅是关于“厝石”的非凡来历,或者其叙述的本就是黄帝氏族的迁徙经历!更或者,其叙述的竟是仙人洞小孤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伟大邂逅与融合!

总之,厝石山离小孤山实在太近了,而离着东行而来的黄帝氏族也不算太远。

这或许会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知道,从仙人洞走出来的小孤山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