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临溟文化 > > 正文

唐王山与亮甲山的传说

海城西南有两座小山,一曰唐王山,一曰亮甲山,皆因唐王的传说而得名。

相传唐王东征前,唐王山下曾住着一位老人,老人有个菜园,老人终年以种菜为生。这年老人在菜园里种了很多茄子,但很多茄秧都没有结果,只有一株秧上结了一个特别大的茄子。老人不忍心摘下去卖,一来二去茄子已红了大半。

这时有一南方人从此经过,看见了那个茄子,便和老人商量,愿出银五十两买下这个茄子。并与老人约定:看好这个茄子,待到霜降前两天,他亲自来摘。说完,留下押金便走了。

此后,老人便日夜地看守着这个茄子。眼看离约定的日子越来越近,老人唯恐那个南方人来偷茄子,便在霜降前四天把茄子摘下来拿到屋里藏了起来。第二天,那个南方人来了,一看茄子已经摘下了,深叹了一口气,转身便要走。老人急问原由,南方人说:此山中藏有宝物,若将此茄子于山前一晃,山即可裂开,然后用此茄子将裂缝支住,即可进去取宝。可惜这茄子没长成,恐难顶住裂缝,将人夹在里面。说完,南方人便走了。

老人对此将信将疑,见南方人走后,立刻拿起茄子到山前一摇,山果然裂开,但见有无数金马驹于其间乱跑。老人立刻用茄子支住裂缝,赶紧跳下去想抓金马驹,但却一个也抓不住。眼看茄子被压得越来越弯,老人再不敢多想,急忙往回跑。跑时发现了一缸谷子,便伸手抓了一把。老人刚跑出来,山便合上了。

来年开春,老人将这把谷子种到地里。说来也怪,第二天,种到地里的谷子便熟了。老人这才知道,他抓回的谷子竟是一把宝谷。

不久,唐王东征的大军来到山下,却因军中无粮而无法进兵。老人闻听后,立刻带上他的宝谷去见唐王,对唐王说:“此是宝谷,今日种,明日熟。”唐王信之,即令三军种谷。果然,三军粮足。

人们说,此山中之宝谷原为唐王东征所备,故将此山名为唐王山。

人们说,只是因为唐王当初曾于此山驻兵,并于此指挥了对高丽的安市城之战,此山因此得名。

无论是神话还是传说,唐王与唐王山的情缘却是永远无法分割了。

而与此山不远处的晾甲山,相传亦与唐王有缘。

相传唐王东征时,有一日大军行至山下,由于正值盛夏,加之征战劳累,大军早已人困马乏,唐王的铠甲也早已被汗水湿透。唐王于是令三军休息于山下,自己则来到一处山坡上,将湿透的铠甲脱下晾在山坡上,然后一头倒下呼呼大睡。结果醒来一看,那副铠甲早已让山上的蚂蚱啃吃得只剩下了一堆用来包甲的金片。唐王顿时怒火中烧,遂号令三军,将此山烧成了一座光秃秃的山。从此,这座秃山便有了自己的名字:晾甲山。

据说海城腾鳌镇金甲台村,其村名也与唐王东征的传说有关。

相传唐王东征时,大军曾于此地安营扎寨。此村西面有一高台,大军扎营后,有一大将来至高台之上,将身上汗湿的“金甲”脱下来晾在高台上,随后依甲而眠。一觉醒来,已东方发白。穿上晾干的金甲顿觉神清气爽,劲力倍增,连称此村为宝村,此台为宝台。但问此村此台何名,村人皆言无名。大将随口说道:我既于此晾晒过金甲,此地就叫金甲台吧。金甲台由此得名。

其实,那个晾晒金甲的大将或许也是唐王,后来的人们或许只是因为有了唐王晾甲山晾甲的传说,已不好再将金甲台的晾甲美谈附会于唐王,故以唐王的大将取而代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