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临溟文化 > > 正文

情系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致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情系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致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记市突出贡献专家、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陈平

情系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致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3项海城优秀民间艺术、民间传统技艺申报确立为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6位优秀民间艺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挖掘推出的海城非遗保护项目多次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和宣传——主导取得这些成绩的,就是市突出贡献专家、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平。

讲好海城故事,传递海城声音,陈平说,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他为了海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多方奔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起海城非遗数据库。他深入海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旦听到哪里有关于皮影戏、民间鼓乐等非遗传承的影像影卷老物件,他会立即赶往当地,同老艺人进行细致地沟通了解,将这些在外人认为“不值几个钱”的老物件小心细致地收集、整理、归档、存放。在他看来,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海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所具有的价值不是简单用金钱所能衡量的。通过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他发掘整理的23项优秀民间艺术、民间传统技艺被录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6位优秀民间艺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城非遗保护项目多次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和宣传,较好地树立了海城对外文化形象。

陈平同时注重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组建了海城市喇叭戏剧团、皮影戏剧团、海城城市之声合唱艺术团、海城小小艺术家童声合唱团,创刊《海城群众文化》,让海城特色地域文化艺术走进群众、走出海城。海城连续多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获得中国文联中国秧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美誉。2019年,海城高跷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当年,海城高跷进校园实践案例被列入2018年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是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实践案例。

陈平认为,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的体现。多年来,他精心打造了系列标志性的海城品牌文化活动,有享誉省内连续11年举办的海城群众文化艺术节,连续4年举办的海城市梨花艺术节、“非遗”进镇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养老院系列展演活动,以及“三下乡”“我们的节日”“文化大讲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创新策划举办了首届海城美食文化艺术节和海城“非遗”购物节,以这些品牌活动为引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产”融合发展,以文化兴旺带动海城全面振兴发展。

2020年,陈平主导建设海城标志性文化建筑澄州书院和市文化馆,筹划建设了海城市名人馆、海城市非遗体验研学中心、海城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开办书法、美术、舞蹈、声乐、模特表演等各类公益培训班辅导班,年受益群众六千余人,深受市民欢迎和赞誉。潜心从事文化工作30余年,陈平已经成为引领我市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面旗帜,他先后被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个人、辽宁省群文之星、辽宁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鞍山市文化先进工作者、鞍山市文化领军人物、鞍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城市文化突出贡献奖、海城市先进工作者,2021年度个人课题项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发展》作为鞍山地区唯一课题,荣获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立项课题。

 

陈平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征程新任务,要持续夯实和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加强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立海城特色文旅品牌,增强对外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海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文化真正成为推动海城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